第十九章 大朝争(3)(1 / 1)

暴君天启帝 元中子 1695 字 2022-10-05

(听到小皇帝又是“从善如流”地立即答应,方从哲也顾不上考虑新皇是真不懂还是有别的什么想法。只要新皇同意新增阁员,别让自己独担这一切,那就可以了。立刻回道:“臣举荐顾命大臣刘一燝!其人勉力肯干,做事胆大心细,有大局观。臣认为适合入阁。”这说起来就是“抢”皇帝的功劳了。在大朝会上,不可能说“刘一燝,你抢皇帝劳苦功高”。所以只能评价刘一燝的行为特点。胆大,就是敢去“抢”;心细,就是抢得一根汗毛也没少;有大局观,就是“抢”皇上“抢”得足够勇猛。方从哲这样一说,大家一听都知道他在说啥。但硬要说跟“抢啥啥”有关系,那肯定是不对的。这就是人类任何语言中,都少不了的“隐语”语境了。方从哲举荐刘一燝,是因为他知道东林党确定的入阁人选就是刘一燝,是准备好拱掉他方从哲替代他的。现在他这样举荐刘一燝,等于直接成了刘一燝的荐师,同时又让刘一燝的首辅变成了次辅。他这一手,可算是把刘一燝得罪到死了,算得是刘一燝一生之敌了。然而方从哲并不怕。刘一燝是注定要吃这个哑巴亏的,吃完了刘一燝还得感谢他方从哲。皇权发作的“大危机”苗头已现,“君子们”一定是“和而不同”的。他方从哲当机立断“为大局而不惜身”,不顾前嫌把东林党的刘一燝一把拉上来,加强对抗皇权的力量。此目光如炬,英明果断也。东林党人在这一点是一定要承他的情的。刘一燝也就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了。方从哲举荐之语刚出,刘一燝脸刷地就白了!什么?!方从哲举荐我?!我的首辅就这么飞了?!我真是谢谢你方从哲!我谢谢你全家!忙跪倒推辞:“臣刘一燝启奏陛下。臣才疏学浅,实难胜任内阁之职。恳请陛下让臣在部堂中多历练几年!多历练几年啊!阁员之职,请陛下另择德才双馨之老成持重之臣任之!”朱由校知道东林党“从龙之功”不可能不兑现,否则他在朝堂上就是“寡德薄义”之人,以后在朝堂上就没得玩了。所以甜甜圈一定要扔,还得扔得准。这个刘一燝上台后就搞出了袁应泰事,朱由校对他能力根本不抱希望。本来就对他顶掉方从哲任首辅戒备多多。辽东局势最大的关键是熊廷弼不能去职。朱由校原来准备实在不行了就硬刚的。现在好!方从哲这么一荐,刘一燝入阁就只能做次辅。做了次辅,他就是局内人。方从哲有的是手段短期之内就把他绕进去,他就是再大的本事,再亮的眼睛也没用。这是阳谋。至于刘一燝入阁后给熊廷弼玩阴的穿小鞋之类,方从哲不会放过的。这样内阁二大阁员之间,也是大朝争的各势力之间,在辽东局势和熊廷弼问题上,就形成了制衡。这个制衡在一天,对熊廷弼的攻击,对方从哲的倒阁攻击,就不得不延后一天。辽东局势也就能得到喘息之机。以熊廷弼“坚墙硬垒”“坚壁清野”之术,短期稳定的概率大增。关键的是,入阁次辅那也是大升官啊!他朱由校该给的“从龙之功”,兑现了!这一点上谁也说不了他朱由校什么。所以朱由校继续把“从善如流”做到极致。刘一燝那边刚起话,他就立刻对刘一燝道:“刘卿就不要推辞了。国事繁杂紧急,朕又年幼,要多赖方卿刘卿等多多出力,以安邦定国。”刘一燝回到:“臣惶恐啊!臣请陛下另谋老成持重之臣。臣,深感力有不逮!”朱由校微笑,说道:“刘卿平身吧!”刘一燝苦着脸行礼站起回班。三辞三让,刘一燝当庭一辞,后面还有二辞。但如果走到了第四次,那双方就差不多直接撕破脸皮了。那可是条险路,甚至是绝路。把皇帝搞急了,说不定就永不录用了。刘一燝就觉得走到那一步,实在不值。次辅那也是位极人臣啊!跟没滋没味卷铺盖滚蛋回家,根本不能放一起比啊!朱由校等刘一燝回班之后,转头对方从哲说道:“方卿抓紧上荐折。”方从哲应:“遵旨!”朱由校转头跟王安交待道:“方卿荐折到了后,马上拿来我批红。批红后马上发回内阁。”王安躬身行礼,回道:“遵旨!“。这就是朱由校的“让”了。下来理应还有三辞三让。所以这个事要有结果,还得一段时间。浙党的方从哲和东林党的刘一燝两大对头挤在内阁里,朱由校就觉得这个结果挺不错。本着有便宜不占是傻瓜的原则,又问了方从哲一句:“方卿,阁部阁员数量没有定例吧?你还有推荐吗?”方从哲皱皱眉,想想以后跟东林党的刘一燝挤在内阁每天勾心斗角,也觉得有些心烦。想了一想后,回道:“启禀陛下,臣请起复建极阁大学士叶向高。叶向高在太皇朝任职内阁7年有奇,年年得太皇嘉奖。从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再晋建极殿大学士,功勋卓著。能力有目共睹。先帝也曾发诏书起复叶向高。臣请起复叶向高!” , )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